郑州珍珠棉加工厂:以火把节为媒,共筑多元文化融合新篇章

2025年8月15日,荥阳利顺包装材料有限公司(郑州珍珠棉加工厂)组织员工参与火把节主题活动,通过沉浸式体验民族文化、传承非遗技艺,深化团队协作精神,为企业发展注入文化活力。


一、火把节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

  1. 历史渊源与民族共性
    火把节是彝族、白族、纳西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,以“驱邪避灾、祈愿丰收”为核心,承载着农耕文明对自然的敬畏。其名称“星回节”源于星辰运行规律,象征光明与希望的传承。

  2. 非遗保护与全球认同
    2006年,彝族火把节被列入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;2010年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纳入“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预备名单”,成为跨越国界的文化符号。


二、郑州珍珠棉加工厂参与火把节的文化实践

  1. 文化体验活动设计

    • 手工艺制作:员工学习彝族刺绣、银饰锻造等技艺,体验传统纹样中“火”元素的象征意义;

    • 火把制作工坊:分组制作象征团队凝聚力的火把,探究燃料配比与燃烧效率的关联(实验数据显示,添加松脂可使燃烧时长延长20%)。

  2. 节庆与生产的融合

    • 安全文化延伸:将火把节“驱邪”寓意转化为安全生产宣导,开展消防演练与设备巡检培训;

    • 团队协作强化:模拟火把游行队列编排,优化跨部门协作流程(测试显示,分组任务完成效率提升15%)。


10.jpg

三、员工参与的价值与反馈

  1. 文化认同感提升
    员工通过参与纳西族“磨秋”竞技、哈尼族“棕扇舞”等互动项目,加深对多元文化的理解。某员工反馈:“火把传递仪式让我感受到集体力量的传递,这与生产线上的协作异曲同工。”

  2. 创新思维激发
    火把节“火光即灵感”的理念启发技术团队优化珍珠棉发泡工艺,提出“梯度密度发泡”方案,预计降低原料损耗率8%。


四、郑州珍珠棉加工厂社会责任的延伸

  1. 文化传承支持
    向民族地区手工艺人采购非遗文创材料,用于包装设计定制,2025年累计采购额达12万元。

  2. 绿色节庆倡导
    采用可降解材料制作活动道具,活动后回收率达95%,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量30%。


结语
荥阳利顺包装材料有限公司(郑州珍珠棉加工厂)通过火把节活动,将民族文化基因融入企业管理与员工关怀。从文化体验到生产优化,企业以实践证明:传统文化不仅是精神财富,更是推动创新与协作的可持续动力。

推荐

  • QQ空间

  • 新浪微博

  • 人人网

  • 豆瓣

取消
  • 首页
  • 电话
  • 留言
  • 位置